Thursday, October 31, 2013

Digital Detox

今天翻的一篇商业周刊文章,有如当头棒喝,讲的是现在人们越来越沉迷于社交媒体和移动设备,于是一种“数字解毒”的度假方式由然兴起,并且有人倡导每周一天“科技安息日”,不用手机,不看电脑,不上网,感受互联网时代之前的“慢生活”。

文章提供了一些数据,大学生平均每小时查看20次Facebook;95%的美国人睡觉前一小时看电视、玩电脑游戏或使用电脑;29%的手机用户说没有手机“活不了”;44%的手机用户睡觉时手机放在床边。

我自己就属于上面的95%、29%和44%中的一个分子。在翻这篇文章的三个小时内,我在微信上发贴一次,回帖四次,刷新无数次。

从明天开始,我要每周一天不插电。

迈克学中文(八)

迈克:这个万圣节,“儿子”来了很多。
我爆笑:You said, this Halloween, many sons came.
迈克:噢,这个万圣节,小孩来了很多。

Witch Living Next Door


Wednesday, October 30, 2013

幸福的瞬间(2)

刻好南瓜灯,点上蜡烛,关了灯,两人坐在沙发上。我笑他年年都没变化,他争辩,有啊,去年眼睛是正三角,今年是倒三角。


Tuesday, October 29, 2013

无隐私,毋宁死!

一边刻南瓜,一边听收音机,NPR正在讨论美国国家安全局监听多国领袖引发的不满。主持人问,出于国家安全目的监听个人通讯,到底界线在哪里?

一位来自威斯康辛州的女士打电话进来掷地有声地说:无隐私,毋宁死!

主持人问她:你能看着那些亲人在911袭击中死于世贸中心的人们的眼睛说,你宁可要你的隐私,也不愿意让国家安全局从监听中找到恐怖分子的线索,来避免911这样的袭击发生吗?

这位女士说:这个问题你可以去问问他们。

年年万圣糖相似 万圣年年瓜不同


Mommy, You are going to Hollywood!

Monday, October 28, 2013

韭菜合子

        包饺子剩下的韭菜,今儿整韭菜合子,可还没用完,明儿整点啥呢?


深夜过大年

朋友升职加薪,周末吃饭庆祝,饭后打拖拉机,临走还获赠朋友自家种的有机韭菜。今天买了羊肉馅,一边包饺子一边跟爸妈视频,感觉跟过年一样。


Sunday, October 27, 2013

你会用皮揣子喝汤吗?

纽约时报杂志的读者来信专栏,一位女性读者说,她男朋友喜欢用干净的装狗便便的塑料袋来装食物,他坚称新的狗便袋和冰箱保鲜袋没什么区别。可是她,作为大部分时间遛狗和做饭的人,觉得这难以接受。

专栏作者John Hodgman的回答是,你男朋友太恶心了!这就跟用一个崭新的厕所皮揣子来喝汤一样。尽管没有任何卫生问题,但就是太恶心了。

Friday, October 25, 2013

爆米花失忆症

小时候,妈妈总是说,不要一边吃饭一边看书。

为什么呢?

一心不能二用。

那为什么隔壁阿姨能一边看电视一边织毛衣呢?

今天翻一篇商业周刊的文章,才发现,妈妈的话是有道理的。但不是因为一心不能二用,而是因为一肌不能二用。

文章说,德国的一项研究发现,看电影吃爆米花的人对电影前的广告往往没有印象,而不吃爆米花的人会有印象。是爆米花让我们的大脑失忆了吗?这跟爆米花没关系,而是咀嚼让我们的大脑不能有效地吸收信息。

人们在阅读时,往往会模仿说话的行为。即使没有大声说出来,大脑也会模拟喉咙和嘴部相应的肌肉运动。爆米花研究的作者之一、科隆大学神经学家萨沙·托波林斯基(Sascha Topolinski)称这种现象为“秘密发音模拟”。当我们听到某事时,比如一个新产品的名字,也会发生同样的情况。但是,咀嚼因为占用了讲话的肌肉,而中断了默念行为,从而防碍了大脑对该事物的熟悉过程。

所以,以后要告诉小孩,不要一边吃饭一边看书,但喝汤可以。


Thursday, October 24, 2013

我在吃这盘菜

昨天发现一个新馆子,隐蔽在一个偏僻的小购物区里,店面很小,十来张桌子,主打上海口味。首次尝试,多点了几个菜,迈克提醒我,呆会要拍照片啊。结果菜上来,就露出了吃货本色,风卷残云般让菜品失去了网络分享的标准。羹足饭饱后,看到旁边一桌的一家四口正在拍的不亦乐乎。

(转自知乎)社交网络,电子时代的人生绑架者
Social Network, The Life Kidnaper

负二

大家在互相打招呼之前,先各自拿出手机,其中几个人用手机“签到”,然后把“签到”信息转发给在场的每一个人,而另一些人则用手机给饭桌上的菜肴拍照,然后同样转发给在场的每一个人,直到各种提示音消失之后,大家开始一边动筷子,一边心不在焉地聊八卦,如果没有爆炸性的话题出现,吸引在场的每一个人的注意力,那么大家的注意力都会被自己的手机虏获——比如我会收到坐在对面的那人发来的一张用手指画的拙劣的涂鸦,然后让我根据此图猜一个单词。

现在,一次聚餐的情景差不多就是这样,把一盘菜的照片转发给就坐在你身边和你一起吃饭的那个人,这种事说起来真是要多蠢有多蠢,但人们仍是乐此不疲——当一台饮水机都拥有一个微博账号时,我们意识到任何事情都已经无法阻止网络社交了,无论是美食还是同学聚会。

大多数热衷于用手机刷新SNS网站的人并不认为对网络社交上瘾是什么问题——他们有种幻觉:需要的时候,我肯定能够克制自己,那肯定比戒烟容易。但事实并非如此,网络社交上瘾与烟瘾截然不同,如果你对它背后的机制有所了解,一定会对它能够利用人类心理的弱点到如此地步深感惊讶——一个正常人只要掉进这个圈套,就几乎不可能不对这玩意上瘾。

如果你有过在泡论坛时不断刷新页面的经历,你就会明白社交网站的通知系统是一个多么精巧的引人上钩的设计——人们难以容忍等待,他们需要新状态的刺激,现代化的机场都将下飞机口到取行李处的距离设计得要多漫长有多漫长,就是为了避免旅客在取行李处叉着双手等行李,因为“走”比“等”更容易让人接受——而创造通知系统的产品经理们显然深谙此道,只要通知系统不断地给出状态更新的通知,就能够让人每天乖乖地登录,然后长时间地留在你的社交网站上,这一招就像用香肠逗狗一样好用。

许多人认为社交网站降低了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成本,促进了信息流动和世界大同——他们显然是被Facebook、新浪微薄之类的网站给蒙骗了;而对人类社会的本质有所了解的人则会同意窥私欲是支撑社交网站的动力之一——有一定道理,人们总是有无穷的动力想去瞧瞧多年不见的老朋友、老同学,或是初恋情人,看他们是不是过得比自己更差,我的表弟曾向我坦白,在他听说前女友离婚的消息后,他曾连续一个月关注她的微博和开心网账号,并且觉得很爽——巴菲特说,竞争并不是推动人类前进的动力,嫉妒才是。

但实际上,窥私欲在社交网络这盘大菜中顶多只能算是几滴酱油——如果你对人性有更透彻的认识,你会从“把一盘菜的照片转发给和你一起吃饭的每一个人”这一举动上看到更深层次的动机。只有够自恋的人才会认为“我在吃这盘菜”这件事很重要,重要到有必要让每个人知道的地步——不幸的是,这世界上除了抑郁症患者,每个人都够自恋,你只要稍加注意就会发现,社交网络中的大多数信息都与“交流”没半毛钱关系,只是某人发布的“自以为很重要”的自我推销信息而已。根据“人类自我表现理论”,人们的自我表现往往根据相互关系中对方的特点而采取某种相应的对策,人们会不断地调节和控制呈现给其他人的信息,特别是有关自我的信息,以便建立起有利于自己的形象——所以人们会狂热地维护自己的微博形象,对隐私泄露视而不见,而对爱你的家人恶言相向。

最新的研究表明,热衷社交网络,也很有可能是你不够成功的表现——美国人4个中有3个是Facebook用户,但在可支配财产超过100万美元的人群中,这一比例只有26%,而百万富翁中上Twitter的比例更是只有可怜的3%——心理学家指出,原因可能是财富给予人更多的独立意识,对他人的依赖越少,对他人就越少在意,产生自我关注的倾向。想必扎克伯格自己也不会一天到晚泡在自己的网站上——而这世界上大多数人都“不够成功”,毫无疑问。

只要看透这一切,你就会明白,社交网络热潮,根本不是什么科技革命,它只不过是人性弱点的一次集中爆发而已,并且在它不为人所见的屁股后面,多多少少都能闻出一丝阴谋家的味道——自由软件基金会主席Richard Stallman认为,基于实名制的Facebook是一个国际寄生项目,而Jonathan Nolan(《盗梦空间》编剧)则在他的新剧中直接说,Facebook的幕后金主其实是CIA,自从全世界的人们都那么乐意泄露隐私后,CIA的工作简单了不少。

现在看来,远离通知提示音的诱惑,从社交网络那里为自己“赎身”,才是人生正途。

跟丫死磕

网上流传的段子:
If you do not leave me, I will by the side until the life end.

四级水平:你如果不离开我,我就和你同归于尽。
六级水平:你若不离不弃,我必生死相依。
八级水平: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专家水平: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活佛水平:你在或不在,爱就在那里,不增不减。

我来个小混混水平:你不走,我跟丫死磕。

Sunday, October 20, 2013

迈克学中文(七)- 大便和小便

教了迈克好多次大便和小便的区别,他还是老忘,我想他大概很难理解这两种质地不同、通道不同的东西为什么能用大小来区分吧。

你今天拉屎了吗?
拉了,两次。
两次?!你拉肚子啦?
没有,一次大的,一次小的。
小的不算,我只是问你大的。
是两次。
两次都是大的?
一次是大的,很多;一次是小的,很少。
我抓狂。。。


摇滚和民歌

“民歌就是生活。”
                                  --龚琳娜

看了两期“全能星战”,被一些所谓的音乐制作人对音乐偏狭的理解和丑恶的为人素质“惊呆了”。出乎意料的是,越来越爱龚琳娜和老锣这对真正热爱音乐的夫妻,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如此相通,对待音乐的态度如此一致,真是堪称一对知音。

第一期的摇滚之夜,龚琳娜以秦腔的唱法挑战两代天后邓丽君和王菲的千古名词《但愿人长久》,她的唱法虽不能说好过原版,但她对何为摇滚的理解我深以为然。我不是摇滚迷,但我觉得,摇滚不是嘶吼,不是砸吉他,不是长头发。摇滚是对约定俗成的颠覆,摇滚是坚持自己的信念。

上一期龚琳娜的秦腔摇滚就像她的《忐忑》一样遭到观众的背弃,排名最末。在这一期的民歌之夜上,背负着出局压力的龚琳娜,不玩花招,不用改编和串烧,以一首纯粹的民歌《小河淌水》征服了观众,赢得本场最多投票。

听她唱到“哥啊哥啊”时,我跟老锣一样流泪了。我也不是民歌迷,我觉得民歌土,但民歌的魅力正是在于这种直白真挚的情感表露,它不靠技巧,不靠花腔,加入什么R&B呀、流行的元素,只会让民歌失去它原本质朴的情感精髓,而只剩下土不土洋不洋的外壳了。

看过一丘又一秋





Friday, October 18, 2013

Who Said What (11)

Bethany Swain曾是CNN的白宫摄像记者,现在在马里兰大学新闻学院教书。她是获得白宫摄像记者协会年度大奖的首位女摄影记者。在马大校刊对她的专访中,她被问及在这个公众媒体时代,人人都有带摄像功能的智能手机,这对她的工作有何影响?

"What I hope happens is that people will stop to appreciate even more when it is done really well. I hope it raises the bar for everybody. It's one think if it is video of my dog, but someone else's dog? It has to be a little better if I'm going to watch it."

作为一个智能手机用户,I do appreciate even more when I see something done really well.

糖面包山

        政府关门最后一天,去爬Sugarloaf Mountain。最爱这一带的马里兰农村风光,缓缓起伏的丘陵,黄绿相间的田野,圆圆滚滚的草垛,悠闲放牧的牛群。
        山上的树叶还没红透,但秋意刚刚好。爬山途中,看到一片黄色的树叶偶然天成地穿在枝上,上面一个或许是小虫留下的印迹像极了文字:

     I left you a note in the woods                    林中留君书
     From the trail you may look                      且驻抬头顾
     When sun shines through the leaves          日照山野间
     You shall find my words in golden beams   字字黄金束
     That says farewell, for now                       今日暂作别
     See you next year, Sugarloaf                    来年再相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