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March 31, 2010

Neanderthal

喜欢看纽约时报,不光是文章写的好,读者评论经常比文章还精彩,一个赛一个的透着有学问,老得查字典。今天又学一词:Neanderthal.

今天NYT最受读者欢迎的文章是一篇专栏评论:The Sandra Bullock Trade。您大概以为是说她老公的性丑闻呢吧,错!NYT怎么能跟Us那般低级趣味呢。人家是从这宗花边新闻中演绎出了人类社会学的根本问题:金钱和幸福的关系。

文章第一段说,Sandra Bullock得了奥斯卡,接着就爆出她老公有外遇。要是你,你愿意用个人生活上的一个巨大打击来换取事业上的极大成功吗?

文章接着说,要是你在这个问题上还得考虑三秒钟才能回答,你就绝对是个疯子。因为婚姻幸福是决定个人幸福的最重要的因素。接着这篇800多字的文章就一个字没提Sandra和她老公了,而是各种社会学的研究数据表明,钱多未必就幸福。

看完这些很具有说服力的数据之后,我就纳闷了,这跟Sandra和她老公有外遇有什么关系嘛?谁说Sandra的成功是造成她老公出轨的原因了吗?这么个垃圾男人有了外遇就注定Sandra不幸福了吗?这篇文章有323个评论,其中不乏比文章本身精彩得多而且更有说服力的评论。

一位读者跟我有同样的迷惑,她跟帖说:

The lead on this column is misleading and...bad. It suggests, perhaps accidentally, that Sandra Bullock somehow caused her husband to cheat on her with a whole cluster of women because she works hard at her profession. I don't think her husband's infidelity is her fault, and the lead, which really doesn't represent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as well as one would hope, seems to be rather Neanderthal.

就是说嘛,不过这个Neanderthal是什么意思呢?查了字典加WIKI加百度,原来Neanderthal是指几万年前在欧洲居住的尼安德特人,他们和我们的祖先不同种,他们个头矮小,也会使用工具,会使用火,但智力较低。与恐龙一样,尼安德特人也是突然之间销声匿迹的,他们灭绝的原因也一直是学者们争论不休的话题。因此,恐龙和尼安德特人经常在漫画中一同出现。尼安德特人经常被看作陈旧过时的化身,被称为因智力不足以应付环境的变迁而导致灭亡的低等人种。

所以在这儿,这位读者是说,这篇文章的开头用这种哗众取宠的类比牵出一个老套过时的话题,实在是弱智。哎呀,骂人都这么有学问!

link: http://www.nytimes.com/2010/03/30/opinion/30brooks.html

Tuesday, March 30, 2010

记得当年草上飞(转载)

阿甘的妈妈说:人生就象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也不会知道下一颗尝到的是什么滋味。阿甘的妈妈其实也可以说:人生就像一盒口香糖,嚼着嚼着都一样没有了味道。

By drunkpiano

如果让我选一部印象最深刻的纪录片,我会说《49 Up》。如果问我为什么,我会说因为它充分说明了现实比任何虚构作品都要更残酷。

确切地说,这不是一部纪录片,而是一系列纪录片。1964年,英国导演Michael Apted开始追拍14个人。这14个人中,有号称自己平时只读《金融时报》的Andrew,有说她根本不想认识任何有色人种的Suzy,有想研究月亮是怎么回事的Nick,有说“女人最大的问题就是她们总是心不在焉”的John……那一年,他们只有7岁。

此后,每隔7年,Apted就重访一次这批人,跟踪他们的少年、青年、中年,到2005年第七次跟拍时,他们都已经49岁。下一次追拍节目将在2012年播出,届时他们将56岁。

Apted最早决定拍这个纪录片时,初衷是批判英国社会凝固化的阶级:富人的孩子还是富人,穷人的孩子还是穷人。40多年拍下来,这一点的确大致得到确证:象Andrew、John这样的富人孩子基本上一直没有偏离精英“传送带”,从富人区中小学到牛津剑桥,再进入律师媒体之类精英行业;而象Simon、Jacky这样的底层孩子,从来没有、似乎也没有争取去突破头上的玻璃天花板,一路按部就班经历了辍学、早婚、多子、失业等底层命运。当然也有例外,Nick出生贫苦,但后来成了名校教授,可见命运的手掌里也有漏网之鱼。

但这个纪录片看下来,给人最大的冲击完全不是其政治内涵,而是——请允许我使用这个几乎成了陈词滥调的用语——生命的荒诞。片中的每一个人年少时,无论贫富,都意气风发充满幻想,都相信未来是圣诞老人藏在圣诞树下的那个礼物,会在打开的一刹那令人尖叫欢呼。

但是,圣诞老人始终没有出现。慢慢地,片中的男人开始挨个秃头,女人开始比赛发胖,关键是,他们的眼睛里再也没有了憧憬和幻想。梦想的浓雾散尽之后,裸露出来的是苍莽时间里有去无回的人。

有趣的是,这种微渺感在片中并不因阶层而异。精英阶层固然生活更舒适,但是社会对他们的期望值也更高,所以他们和梦想的相对距离,和底层与梦想的相对距离其实是一样的。Nick到35岁时沦为无家可归的人,在苏格兰荒凉的高原上游荡,镜头前的他明显表现出精神病症状,难以自控地晃动身体,低着头说:关键不是我喜欢干么,而是我可能干什么。而精英出生的John,大约是这批人里最早慧的。早在14岁时就下定决心要从政,“取消工人罢工权,改用司法裁决”,当另一个孩子问他“那岂不是侵犯了工人的集会自由”时,他咄咄逼人地反驳:“你会把一个抢劫犯关进监狱称为侵犯了他的抢劫权吗?”后来他做了律师,但是始终没能如愿以偿地“进入议会”。40多岁时,他表情温和、脑袋半秃,微笑着说:我现在很喜欢园艺,要是以前你告诉我我会变得热衷花草,我肯定会觉得那是个笑话。

无家可归的Nick,和爱上园艺的John,一样让人心酸呢。

以前我写过一个网络小说《烟花》,讲的是一个“反高潮”的故事:从故事一开始女主人公就貌似会和某男配角发生一段轰轰烈烈的恋情,但是直到故事结束什么都没有发生。《49 Up》则是一个反高潮的纪录片,并以其反高潮的故事走向暴露着生活的本质。从1964年开始,观众就开始等待那些可爱的孩子会演绎精彩人生,等了40多年,终于等到14个天使慢慢变成了14个nobody。 阿甘的妈妈说:人生就象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也不会知道下一颗尝到的是什么滋味。阿甘的妈妈其实也可以说:人生就像一盒口香糖,嚼着嚼着都一样没有了味道。

这样说又似乎不公平。放弃了政治抱负转而热衷园艺的John,在这个过程中变得更柔和;无家可归的Nick在42岁之后竟然成功跻身地方政治,变得更积极。 这样的人性成长也可说是收获?事实上到影片最后,这14个人绝大多数都变得比年轻时更可爱,在时光的雕刻下,凿去狂妄,磨出温润。说到底,谁都终将被扔回时间的海底,在那里与其它鱼虾贝壳一同聆听无边寂静,而在这之前,我们能指望的,大约只是心灵成长,祈祷生的优雅可以抚慰它的渺小。

Monday, March 22, 2010

The Silent Holy Stones


最近为弗利尔博物馆一部中国电影的导演见面活动担任翻译,虽然以前也做过口译,但导演见面会还是第一次,很兴奋也很紧张,并且学到很多经验教训。

教训一:准备工作再多也不为过。

这次放映的电影是藏族导演万玛才旦的“静静的嘛呢石”。事先我在网上找出了有关这部电影以及导演的所有报道,中文的英文的,看了导演之前的访问,还看了导演拍这部电影之前就同一个故事拍的短片,准备了我所能想到的所有跟电影和藏文化有关的词汇。最后事实证明,幸好作了这些准备。

教训二:列一个可能用上的词汇单,最好写在方便看到的地方。

我把可能用到的词汇或句子写在两张A4纸上,但现场不可能有时间再看它们,而刚好有一两次需要用上我之前想到的词,但情急之下脑子一片空白,楞想不起来。要是把重点词汇列在记笔记的纸的顶端就好了。

教训三:如果观众的问题不明所以,让他重复问题。

有一个问题我不明白问的到底是什么,但就照字面意思翻了,显然导演听了中文也不明白他到底在问什么。翻译不仅仅是个传声机,应该首先自己弄明白。

总之,第一次自己感觉错误百出,单数复数时态一片混乱,还有漏翻。希望下一次可以做的更好,希望还有下一次。

万玛才旦导演是一个翻译可以梦想的最好的合作伙伴,他非常体贴,总是对着翻译讲话,很注意停顿。最重要的是他思维很有条理,讲话明确直白,从来不用空洞的词汇。真的很幸运第一次就碰上这么好合作的伙伴。

我也很喜欢他的这部电影,朴素平实,同时又蕴涵着深厚的情感。故事讲的是藏区一个偏僻寺庙里的小喇嘛,平时过着清苦的僧侣生活,一次过年回家时家里新买了电视和DVD机,还有一套“西游记”,他被孙悟空深深吸引,竟然想把电视和DVD带回寺庙。影片用一种类似纪录片的方式描述了藏族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相互渗透。

大部分美国观众的反响似乎很好,有些问题问得在点儿上,也有的问题很愚蠢。一位观众问,电影里提到一个和尚(唐僧)要去印度取经,达赖喇嘛刚好也在印度,中国当局不会对这个情节有问题吗?

作为翻译,我只能传达别人的问题而不能自己问问题。幸好在电影开始前有机会跟导演私下交谈了一会儿,我问到了我想问的问题,也得到了很出乎意料的答案。奇怪的是观众居然没人问这个问题。导演提到片中的演员都是非职业演员,而演小喇嘛的演员本人就是一个小喇嘛,我问,拍了这部电影之后对小喇嘛本人有什么影响吗?导演说,有,实际上他之后就还俗了。我问,是去从事演艺工作了吗?导演说,不是,就是还俗成了普通人,结婚生子。我问,那你觉得这种影响是好事?坏事?还是一种必然的发展变化?导演歪头想了想,说,我真的不知道。

观众问答结束后,有一些人留下来请导演签名,有一位女士非常激动地上前请我向导演转达她对这部电影的喜爱,她说她感觉就象自己在这所寺庙里跟小喇嘛过了一天一样,导演说这正是我想达到的目的。At that moment, I feel I'm doing a meaningful job.

Thursday, March 4, 2010

March Astrology

这个月的苏珊星座简直太准了!At least so far.

March 3 could bring some excellent news about a new assignment, or, if you are self-employed, new business that very suddenly materializes. Either way, extra cash could accompany this job.

就在昨天,原先合作过的出版社联系翻译几本法律传记方面的书。意向书单中有两本看起来很意思,一本是讲美国的律师总统,另一本是圣经的十诫如何为现代法律奠定根基,看起来要比上次那本什么商业意识有意思的多。

多谢苏珊大姐吉言!

http://astrologyzone.com/forecasts/monthly/libra_full.php